一份精心制作的簡歷,往往可以讓招聘者眼前一亮。兩份制作精美的簡歷,往往也容易吸引人的眼球。而一旦招聘市場上全部充斥了“豪華”簡歷,那么“豪華”本身除了能為自己的錢包減輕負擔外,幾乎一無是處,不再具有任何讓人眼前一亮甚至是怦然心動的效果。能打動人的,顯然還是求職者本身的學識、素質以及表現(xiàn)出來的談吐等等。
劉基的《賣甘蔗說》邁克爾職介網與此基本同理。精明的商販,可以讓柑橘外表光鮮、色澤奪目,看上去確實很美。但毫無疑問,大家買柑橘是來食用的而并非是作為擺設來欣賞的。所以顧客一旦博客外面的“金玉”,露出了里面的“敗絮”,那么,賣甘蔗的拙劣把戲就自然該收場了。善用小聰明保持柑橘的外表光鮮容易,但讓里面的果肉一樣新鮮多汁并且保持原味,則幾無“竅門”可鉆。
根據(jù)荊楚網7月27日消息,在武漢某高校經營復印店的歐陽先生,不足20平米的小店內,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簡歷,每年的4、5月份舉辦畢業(yè)生招聘會的時候,小店生意非;鸨,單簡歷一項的收入可以占到整個復印店收入的70%。但是在生意火爆的背后,他坦言:“很浪費,招聘會上,收簡歷的人往往看看就丟了。
隨著高校擴招,大學生貶值,就業(yè)難本就日益雪上加霜,加之去年下半年始的金融危機,更讓不少大學生深恨生不逢時,感嘆找個工作咋就那么難呢?以前寫過幾篇文章,專門與一些青年朋友談過學識與就業(yè)問題,但結果可想而知,幾乎都是是受到了一窩蜂的攻擊。人在氣頭上,找不到工作非但沒有安慰,你反倒說些“風涼話”,這些剛剛走出門檻的學子們心懷不滿自然也不難理解。盡管我個人并不否認社會整體的就業(yè)形勢以及政府在就業(yè)方面必須承擔的責任,但我始終堅持認為,個人才是最根本。俗話說,求人不如求己,俗諺也有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漢,演繹到現(xiàn)在,自己不找自己的問題,完全把責任一股腦推在社會和政府身上,我覺得也不該是好漢所為。
既然不少大學生朋友都認為自己就是“大學生”,覺得自己本身就是“人才”,認為找不到工作全部是政府和社會的事情,我也無法,只好順水推舟順著臺階下。所以我不得不認為現(xiàn)在上了四年大學的都是“人才”。雖然如此,但新的問題卻就此產生了,你也是人才,他也是人才,大學擴招,每年幾百萬地入學,每年上百萬地畢業(yè),比之三四十年前,這是何等壯觀的場面。還有一句俗話,強中更有強中手,你是“人才”,人家也是“人才”,用人單位憑什么非得用你這個人才而不用人家那個“人才”?就憑一點,你要比別人更強,要比別人更厲害。大家都是牛人,牛人就不值錢了,在這個時候,就要看誰是牛人中的牛人。
說到這里有點扯遠了,但是話題沒有偏。之所以出現(xiàn)復印店生意火爆的情況,就在于不少人確實是病急亂投醫(yī),搞得豪華簡歷一大摞,只要能丟的地方都丟一份,普遍撒網個別培養(yǎng),竊以為實在毫無必要。負責招聘的部分現(xiàn)場工作人員就明確表示,看簡歷最多只看看簡歷的第一頁,了解求職者的基本情況,錄用最終靠的還是求職者自身能力。也就是說,只要你是真金子,根據(jù)專業(yè)和興趣,找準了“點”即可,未必都要普遍撒網,更無必要在簡歷的豪華度上不惜血本進行血拼。
再豪華的簡歷,畢竟只是復印在紙上的東西,嘩啦啦復印機一開,幾百上千份隨便來,容易得很。但說實話,上了幾年大學,學沒學好專業(yè)知識,學沒學好學習的本領和做人做事的本事,學沒學好正確的認識論和價值觀,這才是關鍵。如果自己真的底子薄,還死不肯承認,則只怕是再先進的復印機,也難以在應聘求知的瞬間,就隨心所欲地一克隆一大堆。
正如武漢大學1+N的專家所言,傳統(tǒng)高等教育側重于理論型和研究型培養(yǎng),大學里所學的與企業(yè)所需要的存在著短板和脫節(jié),難以學以致用,以致其畢業(yè)生的專業(yè)學習與企業(yè)需求形成結構性錯位,缺乏實踐操作性和應用性技能。
因此,解決學生技能問題,遠比豪華簡歷重要得多。
邁克爾職介網,牡丹江找工作的最佳渠道